close

有趣的報導

【台灣捷運藝術 下站在哪裡?】

《地下鐵》的主要讀者是中產階級,而捷運的「重度使用者」卻是缺乏私人交通工具的老人、小孩與學生。楊子葆認為,色彩燦爛、濃濃異國風、卻與南港站周圍不搭的「地下鐵」,在他們眼中恐怕只是一場虛幻的夢境。
「台灣人不喜歡過去,只喜歡創造歷史!」楊子葆認為,「在地性」的失落,可追溯到台灣人對歷史的「善忘」。此外,「台灣人的藝術和生活是分開的!」藝術高高在上,即使是最強調與民眾共享的「公共」藝術,也很難與土地產生親密關係。

【巴黎送大禮 台北竟拒絕】

台北也曾在致贈之列,台北捷運公司卻拒絕了巴黎的美意。此舉讓巴黎當局相當驚訝,因為台北是第一個拒絕這個禮物的城市。
居中聯絡的楊子葆大呼可惜,連紐約現代美術館都想珍藏的藝術經典,我們竟然拒諸門外。他認為此事證明台灣人「既不想知道自己的歷史,也不打算跟外面世界產生連結」。

【藝術光芒 常被廣告奪走】

可惜,台灣捷運藝術雖然「高科技」,卻忽略了維修。楊子葆說,捷運局在編預算時,多半只編列藝術經費,卻未編列維修預算。因此「樹河」的光電設備裸露在台灣高溫多雨的環境中,經常不成「樹形」;「偷窺」與「旋」的影音設備也早已毀壞。高科技互動藝術一旦失去了高科技,藝術品往往淪為大型垃圾。
事實上,對等車的乘客來說,月台牆面才是注意重點,台灣卻總被廣告搶走地盤。也因此台灣捷運藝術常被燈箱廣告奪走光芒,讓人忽略它的存在。

我也曾在淡水線雙連站留下馬賽克磁磚拼貼作品
不過隨著人事更替和疏於維修,早就不存在了
此篇報導真的說進我的心坎裡啊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noway 的頭像
    noway

    antares

    now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